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的查氏家族多了一个新生儿,家人为他取名查良镛。查家是世家大族,在清代就是“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金庸年幼时,父亲就把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给他看,这部小说讲的是女侠方玉琴和岳剑秋纵横江湖,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本书文言文夹杂着白话,还独创了男女结伴闯荡江湖的设定,给金庸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他对武侠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武侠小说里融入大量国仇家恨的情节,为后来新武侠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也让金庸深受影响。
移居香港后,金庸的思想变得成熟,他一方面认同家国情怀,一方面又接触到自由思想。而他真正开始动笔写小说,是在31岁。
1954年,香港太极派和白鹤派的弟子发生冲突,两派掌门人摆擂台一决高下,吸引了众多围观群众。只是这场对决并不好看,仅仅一个回合,太极派掌门人结束了比赛。
观众大失所望,纷纷写信给报社,希望能看到酣畅淋漓的武侠小说,金庸由此开始创作自己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
作为开山之作,One体育《书剑恩仇录》以如今的目光看来有很多地方都不完美,可在人物塑造上,却有可取之处。主角陈家洛仪表堂堂,一身正气,最后却悲剧收尾。
第二部小说《碧血剑》继承了《书剑恩仇录》的风格,可不管是文笔还是剧情,都更加从容、深刻。
金庸大胆将崇祯One体育、皇太极等真实人物,One体育和袁承志、夏青青等虚构人物写在一起,虚实结合,让故事更具可看性。
而在结局中,袁承志和陈家洛经历了相似的绝望,那就是改朝换代。可袁承志却做出逃离的决定,逃离这个江山,逃离这个江湖,跳出原有的文化圈。
在创作完两篇小说后,金庸进入电影公司,成为了专业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可他依旧没有忘记武侠小说。
对于什么是“武侠”,他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奠定他地位的“射雕三部曲”由此诞生。《射雕英雄传》一出,金庸声名显赫,由此创办《明报》,他本人也被奉为“武林至尊”。
《射雕英雄传》代表新武侠小说的进步和转变,并在角色塑造上登峰造极。仁厚宽容大智若愚的郭靖,聪明机敏认贼作父的杨康,机灵狡黠才智过人的黄蓉,三人互相形成了对照。
除了主要角色,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丘处机、裘千仞、穆念慈、欧阳克等配角,不管正邪,不论男女,全都个性鲜明。
毫不夸张地说,《射雕英雄传》对角色的精准描写,是武侠小说里不可复刻的奇迹,也是众多后来者难以模仿的对象。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则是以“情”为核心,写尽天下情。
杨过和小龙女的情不为天下所容,违背三纲五常,可他们至情至性,线年,真情不改。
郭襄对杨过的情是敬佩、欣赏,是相忘于江湖;郭芙对杨过的情是青梅竹马、爱恨交织;王重阳和林朝英是情天长恨,有缘无分;武三通对何沅君是爱而不得,成痴成魔。
《神雕侠侣》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几乎都有明显的缺点,可正是因为这份缺憾,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跟郭靖比起来,杨过性情浮躁、偏激,两人却殊途同归,成为天下敬仰的“神雕大侠”。相比之下,杨过的经历更接近普通人,是草莽间成长起来的大侠。
到了“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倚天屠龙记》的角色塑造再次有了突破,主角张无忌软弱、纠结,这种软弱来自人性的复杂。
张无忌也是大侠,可他成为大侠的过程,总是夹杂着形势所迫,哪怕在爱情上,他也在四女之间徘徊。
从读者喜好上来看,张无忌的塑造是失败的,可从小说创作者角度看,像张无忌这样的主角性格,在武侠小说里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在金庸所有小说里,评选出文学性最高、最受欢迎的小说,那无疑是《天龙八部》,洋洋洒洒百万字,写尽人间百态,通过八种神道怪物隐喻,刻画武林江湖的芸芸众生相。
豪气干云的萧峰,痴情善良的段誉,忠厚坦诚的虚竹,不择手段的慕容复,还有或聪慧或疯魔的各类女性角色,都在《天龙八部》里书写自己的人生。
在故事性上,《天龙八部》的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武打场面波澜壮阔,高光剧情一段接一段,让读者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在武侠精神上,更是拔高到佛法境界,不起眼扫地僧代表凡人最高的武学水平,超脱凡人。
《笑傲江湖》里有最虚伪的伪君子岳不群,最自私自利的任我行,还有形形争权夺利的江湖人,他们没有武侠精神,只想一统江湖。
《鹿鼎记》更是超脱了江湖恩怨,以韦小宝的视角审视各个阶层的黑暗。他油嘴滑舌、无赖好色,却偏偏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何其讽刺。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民国时代激荡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一生,也影响了他的作品。
而他并没有耽于过去,千禧年后还在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不是对现代的妥协,而是对自己的修正,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体现。
金庸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可他的作品长存,思想长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呼声,至今还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