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体育3月21日,中国建筑国际公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额1137.34亿港元,同比增长11.5%;毛利率14.4%,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91.64亿港元,同比增长15.2%;每股盈利181.91港仙,同比增长15.2%;每股派息56港仙,派息比例达30.8%。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国际践行科技战略,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先发优势,并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实现提质增效,不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保持经营性现金流整体净流入的基础上,内地业务经营性现金流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正。细分收入结构来看,公司各类业务均实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其中短周期项目实现更快速地转化,投资带动类营业额同比增长33.1%。新签合约额方面,公司科技带动类新签合约额为746.2亿港元,实现了44.6%的显著增长,投资带动类业务新签合约额也实现了21.1%的亮眼增速。
在整体宏观环境以及固有业务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建筑国际资产周转率整体呈现波动的趋势,从2017年的0.49下探至2020年0.36的水平。2020年后,公司积极开拓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及业务模式转型,在科技带动类业务占比增加和投资带动类业务周期缩短的共同发力下,公司资产周转率逐步回升至0.48,在未来仍有显著的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建筑国际于报告期内成功实现了ROE指标从13.9%提升至15.3%的大幅飞跃,提前实现了十四五末ROE回升至15%的坚定目标。
境外业务方面,2023年中国建筑国际实现营业额415.9亿港元,扣除防疫项目基数后整体增长10.2%;新签合约额804.6亿港元,同比增长37.1%;毛利率6%,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作为港澳地区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公司在政府的大型规划下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进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国际已先后斩获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计划中北部都会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元朗防洪坝、大型公用设施项目天水围文物修复资源中心等标志性工程。
此外,中国建筑国际不断巩固境外市场龙头标杆地位,在医疗建筑、土木工程、民生工程等方面持续发力:凭借医疗建筑领域的雄厚技术实力,中标多单香港大型医院项目和澳门市场唯一一单医院工程;中标澳门历史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项目轻轨东线南段工程,同时也是澳门建筑市场年内合约额最大的工程;签订澳门迄今最大公屋设计和建造合约,以及香港多个大型公屋、简约公屋工程。
2024年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2024至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发债约950亿至1350亿元,以推动北部都会区及其他基建项目。此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都会区将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澳门市场方面,2023年当地经济实现了超预期修复,促进政府对非博彩领域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及产业的带动下,公司未来仍有望充分受益于港澳建筑市场继续扩容,实现业务规模增长。
中国建筑国际坚持以提升项目周转率、改善现金流为目标,积极创新短周期、快周转的经营模式,全年投资带动类新签合约周期均维持在5年以内。自2018年起,公司逐步放弃PPP模式,优化在手PPP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政府定向回购(GTR)等短周期模式,并积极探索无需投资的科技类建筑项目,逐步提升科技带动项目占比。目前项目回款周期明显缩短,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公司完成华丽转身。
中国建筑国际持续加强现金流风险管控,推进精细化项目运营管理,在2022年首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提前转正、内地现金流加速平衡的基础上,2023年进一步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的显著改善。2023年公司维持整体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持续扩大,全年整体净流入约5亿港元,较2022年的2亿港元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内地经营性现金流实现历史性转正,港澳现金流维持稳定净流入。此外,公司全年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同样保持正增长,两项合计净流入约17亿港元,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提升项目周转率、改善现金流方面的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效One体育。
境内业务方面,2023年中国建筑国际实现营业额661.9亿港元,同比高增36.1%;毛利润128.5亿港元,同比增长16.7%。公司在境内重点区域精耕细作,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新签合约占比达到90%,并持续专注于境内重点区域市场的科技转型,进一步优化投资地图。报告期内,公司保障房定购业务首次进入广州和武汉,其中,广州白云区龙归陶瓷城安置房项目作为广东省内首单保障房定购项目,是广州市首创“限地价+竞回购价”,创新采用“公开出让+定向回购”的建设模式,为多元化推进安置房建设、解决“安置难”树立的新样本。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国家深入实施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达成“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作为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的引领者,中国建筑国际子公司中建海龙已形成三大MiC产品体系——混凝土MiC、钢结构MiC、电梯MiC系列产品,并持续加速MiC技术在全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实现北京、广州以及嘉兴等重点城市的MiC产品布局,并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项目——深圳华章新筑,创造了“三项全国第一”。
针对老城区改造所带来的施工场地小、环保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等难题,公司率先应用原创研发的混凝土MiC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融合智能生产、智慧运输、智能施工等多个环节,打通了老城区施工现场的各项堵点,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北京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更新改建,为超大、特大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并获得国资委、央视新闻宣传One体育。不仅如此,在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推行的“简约公屋”计划中,中国建筑国际获批予启德世运道项目,共提供10723个公屋单位,约占简约公屋总数的1/3,为计划中涉及单位数量最多的项目,预计工期为两年,建成后可大幅改善基层市民居住环境,切实为当地民生增添福祉。
目前,中国建筑国际MiC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已于2023年内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该课题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模块集成建筑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也是公司首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前公司MiC技术还入选了“2022年工程建设十大新技术”名单;“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与示范”研发项目荣获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随着中央政府所倡导的“三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建筑业将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持续发挥其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时代当前,建筑行业正处于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未来趋势。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确定性,中国建筑国际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持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紧抓主营业务发展机遇,不断深耕境内外重点市场布局以及大湾区融合建设。展望2024年,中国建筑国际继续锚定净利润双位数以上增长,新签合约额不低于2100亿港元的目标,维持派息比例在30%的水平,以优异业绩回馈广大股东。针对“十四五”末的远景目标,中国建筑国际将持续保持经营性现金流正流入,提高科技带动类合同额占比至50%,推动ROE指数迈向更高台阶,并不断坚持科技推动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道路上踏实发展步伐,以创新的姿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中坚力量。
午后资金借道ETF进场,沪深300ETF、上证50ETF成交量快速放大
半个月两次被“喊话”!央企新能源汽车单独考核方案将出,优质资源整合是关键
A股市场分析:Kimi智能助手引领长文本AI技术热潮,相关概念股受追捧
午后资金借道ETF进场,沪深300ETF、上证50ETF成交量快速放大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