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面向全市各领域征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降碳成效显著、复制推广价值高、带动效应强的典型案例。一批低碳社区、企业、教育、园区、金融、公益典型案例走在前列,它们充分展示了我市各领域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取得的有益经验与积极成效。
2023年武汉马拉松(下称“汉马”)如同一匹绿色低碳的“绿马”。赛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汉马组委会,在江夏区灵山旅游区种下“汉马林”,并向社会发布《“低碳好汉”倡议书》,倡导在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践行低碳行为。包括:在赛事交通方面,尽量使用新能源车;赛事各种物料,倡导使用环保材料;鼓励跑友使用可循环物料包;赛事合作伙伴也推出多个绿色低碳项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赛后,本届“汉马”通过注销来自企业捐赠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实现史上首次“碳中和汉马”。
项目通过电碳联动的方式让用户深度感知电力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借助“碳表”(电表+区块链技术)这一工具,监测电力供应紧张情况,自发调整自身负荷,精确计量用户参与“错峰平谷”活动的行为数据,反应用户节电成效,打造全国首个全民互动参与的新型绿色低碳生态圈。截至目前,该项目让电额度达到50000余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节碳效果。
One体育
项目打造了“废旧电池报废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促进我国车用动力蓄电池基础材料行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缓解战略性金属材料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带动形成区域性的退役动力电池逆向物流、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储能、退役动力电池拆解与再生利用等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
通过规模化推广运营纯电动物流车,替代传统燃油货车,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武汉地上铁纯电动物流车运营服务可实现年减排量超过1.2万吨。
武汉地上铁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在武汉纯电动物流车运营规模达到10000台,并完善数字化运营能力和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绿色城配效率和应急保供能力。
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的海洋村是武汉市乡村被动式建筑,这些民宿由村民的老房子改造而成,以被动式低能耗为建筑理念。该项目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通过优化建筑布局One体育、朝向、采光通风,采用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无热桥设计外墙,地源热泵技术和新风系统等节能技术,实现了建筑节能率达到75%以上,显著降低建筑物能耗。
北湖污水处理厂是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面积广、周边空旷、光照充足,具备光伏发电的优势。按照设计,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光伏板约44884块,累计总面积达到18.5万平方米。该厂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据测算,在25年运营期内,此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发电约2200万度,全部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此举可节约发电燃煤约0.8万吨,相当于减排约2万吨二氧化碳。此外,该厂建设将实现东沙流域水环境治理系统联动运行等新模式,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PAC药剂投加系统改造现日耗电量降低约0.4万度,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
自2021年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持续支持下,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沉湖湿地碳汇综合监测建设项目,这是武汉市首次对湖泊湿地碳汇进行的综合研究,采用通量塔监测、样地试验、遥感解译等手段,测算出沉湖湿地(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总碳量约12.55万吨,丰富湿地碳汇的计量、核算体系,可更加完善武汉智慧湿地管理系统,为湿地碳汇功能的长效发挥、精准管理,以及武汉市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坐落于武汉东湖西北边,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公园充分考虑如何走出一条自然环境、资源、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成为一座“开放的生态博物馆”。公园通过鱼塘活化再造,形成“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鸟类”共生系统,近40种鸟类在此安家越冬,还利用四季苦草及禾本科芦苇进行生物固碳,折合固碳当量为9.6吨/年。
东风Honda“悦·蓝天”碳中和林项目是华中地区首个由车企发起的碳中和战略环保项目,以油茶、枫香、乌桕等树木为主要栽培树种,兼顾了森林防火、产业发展和碳汇效益三方需求。
本项目于2022年12月正式启动,东风Honda将在三年内投入580余万元,在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种植苗木1153亩,据测算,预计项目20年内可产生碳汇量1.04万吨。
申报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大兴路小学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将生态文明、中华传统、绿色节日、学科渗透、课后活动、环保创新等有机融合,发起设立“再生资源银行”。学校通过录制月饼盒包装科普知识视频、月饼盒再利用、手抄报宣传、环保拼图创作、设立班级“低碳账户”等系列活动,回收月饼盒,“再生资源银行”首笔“收益”156元,用于次年植树节公益行动中。
申报者付慧老师按照教育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学前教育阶段碳中和启蒙教育研究,创设以“碳路向阳”为主题的绿色低碳园本课程,通过游戏、绘本、动画等多元化形式启蒙幼儿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绿色低碳生活的习惯养成。
为充分发挥企业环境信息的激励约束作用,精准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开发上线绿色金融信息共享系统,集合以绿色金融为主,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涉农金融和专精特新金融为辅的五大特色数据,以线上化平台推动金融助企政策细化落实,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武汉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申报单位: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新科技光伏零碳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证、取得“零碳园区设计标识”的光伏零碳园区。
园区采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同步设计施工,建立数字化施工管理及数字化能源监控与管理平台。利用光伏屋顶、光伏阳光房、光伏景观长廊、光伏照明等,最大化产生清洁电力,同时兼顾建筑美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小城镇零碳园区样本。
2023年3月,江汉区北湖街道入选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绿色繁荣社区”试点项目。街道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广高品质的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包括率先采用综合能源托管模式,对街道内机关办公大楼用电、用水、用气等进行节能数字化改造,预计每年降低街道综合能耗8%以上;推进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多样化低碳生活设施;建立服务业近零碳解决方案;打造西北湖湿地示范等。
申报单位: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项目以“百城零碳联合行动”“千企双碳创新转型”“万校走进零碳校园”三大行动为抓手,在社区、企业及校园开展减碳、使用新能源及增加碳汇等示范。同时,建立“应用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宣传推广及平台打造”支撑体系,“长江经济带气候安全与零碳愿景”论坛成果报告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布,为长江流域应对气候变化发出有力声音。